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市富硒茶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川茶产业转型升级建设茶业强省的意见》(川府发〔2014〕1号)精神,市政府决定实施富硒茶产业“双百”(100万亩,100亿元)工程,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发展思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产村相融成片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富硒资源优势,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茶产业“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清洁化、品牌化”发展,促进茶业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我市现代茶产业突破性发展。
(二)目标任务。把我市建成全国知名的富硒茶生产、加工、贸易和文化中心。至2020年,改造低产茶园10万亩,淘汰劣质茶园10.7万亩,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80万亩,全市茶园总面积达100万亩,其中优质高效生态富硒茶基地80万亩,有机茶基地2万亩。产量10万吨以上,名优茶比例达50%以上,茶叶年产值实现100亿元,综合产值实现200亿元。
二、产业布局和工作重点
(三)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坚持“突出重点、集中连片”原则,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一带两核四区十园”。即达陕高速沿线富硒茶叶产业带;万源市白羊乡等46个乡镇,宣汉县漆碑乡等30个乡镇两大核心示范区;开江县广福、达川区龙会、大竹县团坝、渠县龙潭四个片区37个乡镇茶叶示范园;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规范化的标准示范基地和精品茶园。市农业主管部门要精心编制未来5—10年全市富硒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产茶县(市、区)要按照全市总规及建设规划,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全面详细规划,科学制定年度发展目标,并分解落实到重点乡镇、村组、田间地块以及企业和农户,做到任务、地块、责任、时限“四落实”。
(四)加快良繁工程建设。坚持良种引进与自繁自育、自主创新相结合,大力推广适栽优良品种,加强高香、高抗等新品种选育推广工作。建立健全良繁体系,其中,万源市建立1000亩以上无性系良繁基地,宣汉县建立500亩以上无性系良繁基地。至2020年,建成2个省级茶树良种繁育场,形成良种选育、繁育、推广相结合的现代良繁体系。
(五)集中连片建设良种茶园基地。各县(市、区)要严格按照茶叶基地发展年度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加快茶叶基地建设。要充分运用各级财政及涉农项目资金,引导业主集中连片、规模发展高标准无性系良种茶园。凡连片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视其规模给予一定补助,具体检查验收及补助办法由市茶叶发展领导小组另行制定。坚持严格验收,及时兑现补助,吸引民间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茶叶基地建设。鼓励兴办家庭茶场,发展专业大户。引导支持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建立茶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提高茶叶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六)提高茶叶标准化生产水平。市农业主管部门要加快制定《达州巴山雀舌富硒绿茶标准综合体》,各地农业部门积极推广标准化建园、管理及加工技术。依托各级农技服务机构建立茶叶质量监测检验机构,完善市、县、乡三级茶叶技术服务体系。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及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大力推广茶园机械化作业和清洁化生产,不断提高茶叶品质。
(七)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财政、交通、国土、电力、水利、农业、扶贫等部门要围绕茶业产业规划及现有基础较好的茶园,每年申报并实施一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通村公路、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程建设项目,加快茶区路网、水网、电网等配套设施建设步伐,着力提升茶产业基础装备能力。
(八)积极延伸茶叶产业链。支持企业积极开展企院、企校科研合作,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联营,发展茶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加大茶叶综合利用,积极发展茶包装、茶具等关联产业和茶叶衍生品。支持企业开发茶多酚、速溶茶粉、茶叶提取物等精深加工产品。积极挖掘茶文化、文物等资源,大力开发以茶为主题旅游精品路线。
(九)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万源市、宣汉县分别规划建设1个茶叶加工产业园区,推进茶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至2020年,建设清洁化茶叶生产线30条以上,改造加工厂50个,新建标准化茶厂20个,培育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10家,新建100个年加工能力1万斤茶叶的加工企业群。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鼓励和帮助现有资金和技术力量雄厚、市场前景好、竞争能力强的企业,采取联合、兼并、参股等形式,组建茶叶企业集团,推进集约化经营。积极支持基础较好的茶企技改升级,提升茶叶初制加工水平。
(十)全力打造茶叶品牌。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重点打造“巴山雀舌”区域品牌,统筹区域品牌建设、运营和保护,提升区域品牌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支持我市茶叶企业积极开展与川茶集团合作。组织巴山雀舌富硒绿茶全国行展销活动,积极参加省内外茶博会、西博会、农博会重大茶事活动,强化品牌宣传。支持地方举办形式多样的品牌推广活动。
(十一)大力推进茶叶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建设集商品贸易、文化交流、科技研讨、信息传播及休闲旅游为一体的茶叶专业市场——中国富硒茶都博览城,着力打造全省一流的茶叶集散地。在主产茶区、重点乡镇建设茶叶交易批发市场。大力发展各类流通、服务中介组织,积极培育茶叶经纪人队伍。建立完善茶叶销售网络,鼓励和支持连锁经营和网上销售等现代流通方式,拓展销售渠道。鼓励企业统一店招标识到省内外各大城市开设专卖店、连锁店、加盟店。建设茶业信息平台,交流发布茶业信息。
三、保障措施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富硒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市政府分管领导召集的富硒茶产业市级联席会议制度,研究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制定茶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各产茶县(市区)、镇(乡)要成立相应工作机制,领导机构和项目技术实施班子。重点产地须由党政一把手牵头,抓好部署协调和目标考核。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级政府要把推进茶叶产业发展纳入目标考核,严格检查,逗硬奖惩。
(十三)加强资金扶持。市财政每年安排足够的茶业发展专项资金,并整合其他涉农项目资金,重点支持良繁体系、标准茶园、市场体系、品牌打造、质量安全体系、服务平台建设,每年初由市农业主管部门提出当年茶产业资金安排使用方案报市政府审定后执行。各级财政要加大对茶产业投入,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农业、林业、水利、以工代赈等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良种繁育推广和茶叶基地建设。在条件具备的地区,可用扶贫资金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茶产业脱贫致富。符合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条件的企业,可享受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积极探索茶叶种植政策性保险,提高风险保障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对茶业发展的信贷支持。
(十四)加强科技队伍建设。重点产茶县(市)和乡镇要建立健全茶业技术推广机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引进茶业发展复合型高级人才。依托大专院校培养一批茶业专业技术人才,加大对茶叶管理和技术人员及茶农的培训力度。加强茶文化研究、茶艺表演、制茶能手、茶业企业家等特色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十五)创造优良发展环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茶叶产业的发展,从政策上给予优惠,资金上给予倾斜,信息上给予服务。工商、税务、质监、国土、林业等部门要引导和帮助茶叶企业搞好登记注册、产品条码标识核发、产品标准制定等,解决土地使用、茶树种苗调运等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强茶叶市场监管,努力为企业、投资商、经营客商提供便捷服务,创造茶业发展优良环境。
(十六)强化宣传发动。采取召开座谈会、院坝会、培训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加快发展茶叶产业的重大意义、优惠政策、关键措施及主要成效,努力营造产业发展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茶区干群和社会各类组织发展茶业的积极性。
附件:365bet稳定备用网站_365哪个才是真的_365限制投注额度怎么办茶叶基地发展年度任务表(2014-2020年)
365bet稳定备用网站_365哪个才是真的_365限制投注额度怎么办人民政府
2014年3月11日
附件
365bet稳定备用网站_365哪个才是真的_365限制投注额度怎么办茶叶基地发展年度任务表(2014-2020年)
县(市、区) | 现有面积(亩) | 新发展面积(亩) | 建成后总面积(亩) |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七年合计 | |||||
万源市 | 257020 | 43020 | 43320 | 43320 | 43420 | 46600 | 46600 | 46700 | 312980 | 500000 | ||
宣汉县 | 102000 | 30300 | 30700 | 32000 | 32720 | 33560 | 34020 | 35780 | 225000 | 300000 | ||
大竹县 | 11430 | 8800 | 8200 | 6700 | 7000 | 5800 | 4070 | 0 | 40570 | 50000 | ||
开江县 | 7400 | 3500 | 4900 | 6000 | 6400 | 6800 | 7200 | 7800 | 42600 | 50000 | ||
达川区 | 4300 | 6600 | 6600 | 6600 | 6600 | 6500 | 6400 | 6400 | 45700 | 50000 | ||
渠县 | 4200 | 6700 | 6700 | 6800 | 6800 | 6800 | 6800 | 6800 | 45800 | 50000 | ||
合计 | 386350 | 98920 | 100420 | 101420 | 102940 | 106060 | 105090 | 103480 | 712650 | 100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