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源: | 365bet稳定备用网站_365哪个才是真的_365限制投注额度怎么办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 号: | 达市府办发〔2021〕44号 | 浏 览 量: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高新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进我市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根据交通运输部等8部委《关于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交公路发〔2019〕96号)、《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深化“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工作的意见》(交公路发〔2021〕48号)、《四川省农村公路条例》等有关规定,现就加快构建我市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体系,争创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安排部署,遵循“政府主导、规划引领、健全机制、分级保障”的方针,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总要求,强化县级人民政府主体责任,加快构建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体系,着力打造“外通内联、通村畅乡、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安全便捷”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为推动我市早日建成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农村交通条件和出行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农村公路路网全面覆盖,养护管理体系高效运转,路产路权有效保护,路况路貌明显提升,客货运输网络不断优化,服务支撑能力显着增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实现全覆盖,国家级示范县实现零突破,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
二、构建高密度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
(三)注重规划强引领。围绕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和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等发展战略,推动农村公路与乡村振兴、旅游发展等规划深度融合发展,围绕特色小镇、乡村旅游景点景区、产业园区和特色农业基地为重点,优化公路路线走向,完善路网结构,推进农村公路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镇村和自然保护地(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保护区、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总体规划相协调、与区域干线公路网相衔接、与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相融合,实现对重要行政节点、经济节点、交通节点的全覆盖,进一步增强相邻乡镇之间、建制村之间的便捷连接。
(四)全力延伸新路网。以实施“村道公路联网延伸工程”和“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为重点,主动回应群众对农村公路建设新需求,有序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及撤并建制村与新村委会之间道路建设,打通断头路,构建联网路,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密度和深度,到2025年,全市30户及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达100%。鼓励各县(市、区)采取项目打捆、分片区方式,选取信誉好、技术力量强的企业,参与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新(改)建农村公路按等级公路标准建设,原则上县道不低于三级公路技术标准,乡道和通往建制村的村道不低于四级公路技术标准,县、乡、村道路面宽度分别不低于6.5米、5.5米、4.5米。同时完善排水、安全防护、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等附属设施,重点易发地质灾害路段要进行必要处理,提高农村公路抗灾能力。
(五)全力提升原路网。以实施“县乡道改善提升工程”和“村道完善工程”为重点,积极推动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同步加大农村公路“油返砂”和“畅返不畅”整治力度,到2025年,全市所有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每个行政村有不低于1条村道对外联系,有条件的行政村有不低于2条农村公路对外联系,基本消除等外级和无铺装路面农村公路,路网结构持续优化,通行能力明显提升。以实施“消危平安工程”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加强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高风险路段整治,筑牢农村公路安全屏障。到2025年,农村公路现有四五类病危桥全面消除,通客车村道3米以上临水临崖路段安保工程实现全覆盖。
(六)全力拓展特色网。以实施“乡村振兴产业路旅游路工程”为重点,积极推进“农村公路+”融合发展,鼓励各地结合旅游、产业、资源、文化等打造特色农村公路,全面提升农村公路供给能力,服务支撑农业农村发展。到2025年,具备条件的县级以上产业园、3A级以上景区(景点)和省级以上度假区全部通双车道等级公路,农村公路助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成效显着提升。
三、构建高效率的农村公路管理体系
(七)全面构建管理体系。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群众参与”的原则,全面落实农村公路路长制,建立交通、公安等多部门协调联动的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机制,推动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到2022年,基本建立权责清晰、齐抓共管、高效运转的农村公路管理机制;健全“县级统一执法、乡村协助执法”的路政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劝导员”的管理队伍。根据辖区农村公路规模,合理确定县、乡两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职责及人员,通过定岗定员、核定工作经费,保障管理机构正常运行。
(八)全面加强路产路权保护。强化路政管理和执法能力建设,严格建筑控制区管理,强化运输车辆监管,强化超限治理源头管理,加大农村公路超限运输治理力度。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动具备条件的农村公路实现“路田分家”“路宅分家”,打造“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积极动员群众,将爱路护路要求100%纳入乡规民约和村规民约,有效预防、制止和查处破坏、损坏农村公路设施的违法违规行为。
(九)全面加强农村公路质量监管。严格执行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行业主管、业主负责、专业监理、企业自检、群众监管”五级质量保障体系,实行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六方质量责任终身制。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应按照《四川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执行,健全县级质量监督机构,强化施工过程质量监管,完善以质量为核心的信用评价机制,不断提升质量监管能力和监管效果。严格落实农村公路“七公开”制度,确保农村公路质量安全受控。市、县两级要积极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对农村公路工程质量进行抽检,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安全责任事故,有效防范一般安全责任事故。
四、构建高水平的农村公路养护体系
(十)进一步明确农村公路养护职责。建立健全“县为主体、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农村公路养护机制,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原则,进一步明确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养护责任。县级公路管理机构承担桥梁、隧道的养护工作、县道的日常养护和组织实施县乡道大中修工程;乡镇人民政府承担乡道日常养护,组织实施村道大中修工程;村委会承担村道日常养护工作,并充分发动群众维护村道的路容路貌。
(十一)进一步提升养护能力和养护水平。加快县级机械化养护中心、养护站建设,尽早实现县级机械化养护中心全覆盖。加强养护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留得住的农村公路养护本土人才。推动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索建立以PQI(公路路面使用性能)指数为基础的农村公路养护决策机制。鼓励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及预防性养护,提升农村公路路况水平,到2022年,农村公路年均养护工程实施比例不低于5%,中等及以上农村公路比例不低于75%。
(十二)进一步提升应急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农村公路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重点路段、重点项目监测预警系统,同步做好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全面完善县、乡、村三级应急救援体系,提升农村公路应急保障能力。探索推进农村公路灾毁保险,有效降低灾害损失。深入推进农村公路交叉路口“六个一”工程建设,完善指路警示标志等附属设施。积极推进公共厕所、停车区等便民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五、构建高质量的农村公路运输体系
(十三)推动城乡客运服务升级。深入推进乡村客运“金通工程”,因地制宜采取公交、班线客运、区域经营、预约响应等方式,进一步完善农村客运服务,更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需求,建立农村客运可持续稳定发展长效机制,完善用地、资金、财税、扶持等支持政策,实现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有收益”。根据客流规律、群众需求和道路状况,提供赶场车、学生车、民工返乡返岗车等定制服务,适应老百姓不同需求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十四)推动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加强县乡客运站改造,依托村委会、社区活动中心等建设村级配送点,合理布局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体系,提升农村物流站点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资源整合、功能集约、一站多能。鼓励农村客运企业与物流企业合作,积极培育农村物流服务主体,延伸物流服务。坚持“资源共享、多站合一”鼓励农村客货统筹、运邮协同、物流配送发展,将管理、养护、客运、货运、邮政、供销网点、快递、电商等多种服务功能整合融为一体,提升站点覆盖率;优化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布局,促进农村商贸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到2025年,建成县、乡、村三级全覆盖的农村物流网络。
(十五)推动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加强城乡交通运输规划衔接,完善城乡客运服务网络,统筹城乡、区域之间交通运输协调发展,加强农村交通运输资源整合,加快推进城乡交通基础设施的衔接和城乡交通运输服务的一体化建设。
六、构建高力度的农村公路保障体系
(十六)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交通运输局,负责方案制定、任务分解和监督考核等工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成立对应的农村公路工作机构,全面加强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各项重点工作的统筹领导。
(十七)强化责任分工。市交通运输局负责编制全市农村公路发展规划,执行中央和省农村公路投资计划,督促指导各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和工作任务,推进辖区内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市公路建设服务中心具体承担日常工作。市财政局负责统筹安排市级农村公路有关补助资金,并监督指导全市农村公路资金管理工作。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林业局、市口岸物流办等部门,按各自职责做好农村公路相关工作。
县级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主体,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县级相关部门、乡级人民政府、村委会的农村公路工作职责,健全农村公路县、乡、村三级建设管理体系,完善农村公路工作机制。
(十八)强化资金保障。市级每年确定1—2项农村公路重点建设项目,在统筹安排资金时给予支持和倾斜,集中支持各县(市、区)农村公路重点项目建设。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建立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农村公路资金保障机制,将农村公路规划、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和质量抽检资金足额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建立以农村公路里程和地方财力增长为依据的资金投入增长机制。从2021年起,市、县两级财政要严格按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要求,足额落实并单独列支农村公路养护经费。各县(市、区)要积极探索利用冠名权、资源开发权、绿化权等方式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农村公路建设,鼓励利用社会资本、商业贷款、个人捐资以及群众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农村公路建设。
(十九)强化示范引领。各县(市、区)要始终将“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作为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明确“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路评定标准,落实考核激励政策,推动示范创建提质扩面。市级财政每年设立专项资金奖励“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对成功创建全国或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的县(市、区),在部、省奖励资金的基础上,市政府再分别给予800万元和400万元资金奖励。
(二十)强化监督考核。市政府将农村公路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挂钩。对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重点工作推进不力的县(市、区),将进行全市通报,并约谈县(市、区)政府负责人,取消其个人评先评优资格。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同步建立农村公路监督考核机制,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二十一)强化宣传引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常态化开展农村公路宣传。要持续开展“最美农村路”“最美护路员”“最美路长”等评选活动,充分展示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成绩。要积极选树基层一线先进典型,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的爱路护路良好氛围。
365bet稳定备用网站_365哪个才是真的_365限制投注额度怎么办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9月29日
《365bet稳定备用网站_365哪个才是真的_365限制投注额度怎么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构建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体系争创“四好农村路”示范市的实施意见》解读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信息公开入口 365bet稳定备用网站_365哪个才是真的_365限制投注额度怎么办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公安备案号51170202000231主管:365bet稳定备用网站_365哪个才是真的_365限制投注额度怎么办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365bet稳定备用网站_365哪个才是真的_365限制投注额度怎么办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